(通訊員 周惠宇 孫雨蘿 攝影 劉慧珍 陳思甜)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,推動綠色發展,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,推進城鄉人居環境治理。7月15日,武漢職業技術學院“築苑田居”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在保康縣馬橋鎮中坪村開展“變廢為寶”活動,将環保理念融入廢舊物品改造的文明實踐,引導村民尊重自然、順應自然、保護自然。
下午3時,家長們帶着孩子陸續來到村委會會議室。團隊的“大朋友們”與活動現場的小朋友們在破冰遊戲中拉近距離,小朋友們踴躍上台表演唱歌、舞蹈等才藝,活動現場迅速升溫。
(圖為團隊成員帶領小朋友一起做手勢舞)
“請大家看看窗外,天是什麼顔色的?水又是什麼顔色的?”“藍天白雲,綠水青山,是人類生命的資源,也是生存的家園。”學生黨員席俊洋以《共創綠色文明城市,建設美好宜居家園》為題作二十大宣講,引導小朋友們節約資源,愛護環境,從一點一滴做起,家庭環境文明一小步,社會環境文明一大步。席俊洋代表團隊發出呼籲:“讓我們小手牽大手,攜手共進,争做環保小衛士!”
(團隊成員席俊洋宣講)
在小朋友們的歡欣鼓舞聲中,手工制作環節正式開始。隊員們帶領村民将用過的一次性紙杯洗淨擦幹,分發卡紙、剪刀、鉛筆等工具,按照準備好的教程教授家長及孩子們如何将一次性紙杯變為“小燈籠”。家長和孩子們在紙杯上勾好線條,用剪刀剪出雛形,再将針線從頭至尾穿過,經過調整,一個小燈籠便做好了。還有的孩子在燈籠的基礎上改進創新,将紙杯變為動物模樣。即将變成垃圾的廢棄紙杯,經過加工設計變成了一個個手工作品。
(圖為家長與小朋友一起制作手工作品)
(圖為孩子們的成果展示)
活動尾聲,所有小朋友将自己在活動中的收獲、對家園未來的期望寫在了彩色賀卡上,帶着自己的手工作品和家長合影留戀。陳怡朵小朋友說道:“我們不能亂丢垃圾,垃圾也可以變成美麗的手工,要保護好環境,共同把我們的家建成文明美麗的地方。”
(圖為團隊成員與小朋友大合照)
“變廢為寶”引導村民們節約資源、循環利用,在潛移默化中浸潤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,促進鄉風文明在流動中更有生機活力。
(審核:周仔榮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