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通訊員 周惠宇)為引導學生進一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,做有理想、敢擔當、能吃苦、肯奮鬥的新時代好青年,建築學院組織開展“逸思分享會”,邀請一批在學習發展、志願服務、社會實踐等方面表現優異的學生講述自身經曆,分享經驗成果,樹立朋輩榜樣。
3月19日晚,第一期分享會拉開帷幕。2021級部分退伍學生講述自己在部隊的故事,激勵同學們要鍛造堅定的思想、堅強的意志、強大的本領。
造價21302班的高金成曾是一名空降兵,經曆過十餘次跳傘。“我們兵種有一句老話,‘三腫三消才可上雲霄’”,所謂三腫三消,意思是隻有在地面訓練中經曆了雙腿浮腫消腫再浮腫的反複過程後,才能練就一雙鐵腿,從而雲海踏浪,逐夢藍天。他第一次上飛機時,大腦一片空白,本就懸着的心在飛機門打開的一瞬間似乎快要跳出來,像木偶般就跟着前一個人跳下去了。但他憑借着專業的素質和堅強的意志,迅速保持清醒,按照對講機的指揮進行一系列既定操作,順利完成任務。在之後的訓練中,他愈加有信心,充滿熱情。退伍時,他收到了一枚跳傘紀念章,這枚紀念章一直被他珍藏,激勵自己無論遇到任何困難都要勇往直前。
“大家應該看過《戰狼》、《我是特種兵》吧,裡面那些故事扣人心弦,讓人十分振奮。這些情況雖不是天天發生,但我們日複一日的訓練就是為了能随時應對。”來自智城21301班的王晗是原戰略支援部隊信息通信旅的一名戰士,他把每一件小事都當做鍛煉自己的機會,時刻高标準要求自己。通過内務整理,他練就了良好的日常習慣和耐心細心的處事風格;平時的射擊、鍛煉自己吃苦的意志和不屈的毅力;他用堅持向上、真誠待人的心收獲了難忘的戰友情。最後,他通過自己剪輯的視頻向大家介紹了軍營中的點滴生活。
譚東曾在四川當武警。他身體素質原本較弱,在連隊中也經常因為動作不協調常常被拉出來當作反面典型,這些挫折也激勵了不服輸的他一定要達到标準。“我在軍營裡度過了很多沒有經曆過的事情,第一次站一天軍姿、第一次被子疊成了豆腐塊、第一次背着30kg行囊徒步行走100km、第一次半夜緊急集合奔襲3km、第一次草地上爬了3km、第一次實彈射擊、第一次跑10km、第一次站夜哨、第一次上講堂當老師、第一次在外過年......無論春夏秋冬我都是早上6點起床,大冬天跑完三公裡後,身上都冒着‘仙氣’”,譚東在一次次訓練中不斷提高自己,他堅信嬌豔的花兒都要經過風雨的洗禮,既然選擇了軍營,那就要用汗水澆灌熾熱的青春。
憑借着優異表現,譚東被評為2022年“四有”優秀士兵,并順利成為連隊中僅有的3名入黨積極分子之一。他用實際行動踐行了“如磐石般堅定”的品質。“将理論聯系實際,思想與實踐統一,才能收獲成功”,譚東現在仍堅持定期長跑,強健體魄的同時更加鍛造自己堅強的意志。
實現黨的二十大宏偉目标要應對更為複雜嚴峻的風險挑戰,這就更需要青年一代堅定理想信念。裝飾21301班的塗銘銘說,三位退役士兵的故事讓我們對堅定、堅守和堅持有了更加具象化的了解,作為當代大學生,要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,遇到挫折迎面而上。
(審核:周仔榮)